企业等级: | 普通会员 |
经营模式: | 生产加工 |
所在地区: | 河北 廊坊 廊坊市 |
联系卖家: | 任德忠 先生 |
手机号码: | 13930616636 |
公司官网: | hangxin.tz1288.com |
公司地址: | 廊坊市广阳区和平路188-4号 |
石英挠性加速度计操作指南一、操作前准备1.检查设备完整性,确认传感器本体、电缆及配套二次仪表无物理损伤。2.使用万用表检测供电线路阻抗,确保电源电压与传感器额定值匹配(常规为±15VDC)。3.准备隔振平台,加速度传感器售价,环境温度应稳定在20±2℃,相对湿度≤65%RH。二、安装与调试1.将传感器通过夹具固定于被测物体敏感轴方向,单轴加速度传感器,安装面平面度误差≤0.01mm。2.采用六角防松螺钉紧固,力矩控制在0.6-0.8N·m范围内。3.连接屏蔽电缆时确保接插件卡扣到位,线缆弯曲半径>5倍线径。三、通电测试1.开启电源前确认极性正确,先接通传感器预热30分钟。2.使用数字示波器监测输出信号,空载状态下噪声峰峰值应<20mV。3.通过标准重力场进行静态标定,调整零点电位器使输出值在±0.5%F.S内。四、注意事项1.禁止超过量程150%的冲击载荷2.操作时佩戴防静电腕带,避免接触敏感挠性梁结构3.动态测试时需进行温度补偿,补偿系数参考技术手册4.定期用无水乙醇清洁电气接口,禁用接触密封部位五、维护保养1.每月执行一次自检程序,记录零点漂移量2.存储环境应保持温度10-35℃,避免强磁场干扰3.累计工作2000小时后建议返厂进行力矩器校准六、异常处理出现输出信号异常时:1.立即断开电源2.检查供电电压波动是否<1%3.检测屏蔽层接地电阻(应<0.1Ω)4.使用振动台进行频响特性测试(5-100Hz)注:本操作规范适用于常规量程(±10g至±50g)型号,特殊型号请参照具体技术文件。
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引线方式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引线方式是其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环节,直接影响传感器的信号传输质量、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其引线方式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机械结构、封装工艺及使用场景等因素,以下是几种典型的实现方案及其特点分析:###一、直接焊接引线传统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多采用金属导线直接焊接方式。通过金丝或铜丝将挠性梁上的电极与外部引脚连接,利用环氧树脂或陶瓷基板进行固定。该方式具有以下特征:1.**电气性能优**:短路径设计降低信号衰减,阻抗匹配良好2.**机械稳定性高**:固封工艺确保抗震性达20g以上3.**温漂控制难**:不同材料热膨胀系数差异易导致焊点应力###二、插接式弹性连接针对可维护需求场景,采用微型弹簧针或PogoPin连接:-接触阻抗:典型值<50mΩ-插拔寿命:>5000次循环-优点:便于模块更换,适合航天器舱外设备-缺点:振动环境下存在微动磨损风险###三、薄膜柔性电路(FPC)现代微型化设计趋向采用聚酰基FPC:1.布线密度:线宽/间距可达50μm/50μm2.弯曲半径:小3mm动态弯曲3.集成优势:可整合温度补偿电路4.挑战:多层压合工艺需控制介电常数波动###四、无线传输技术新兴的非接触式方案采用微型射频模块:-工作频段:2.4GHz/5.8GHzISM频段-传输:<1ms-适用场景:旋转部件、真空密封腔体-技术瓶颈:供能系统微型化亟待突破###关键技术指标对比|方式|带宽(MHz)|抗震(g)|温域(℃)|MTBF(h)||-----------|---------|-------|-------|-------||直接焊接|0-10|50|-55~125|5×10?||弹性连接|0-5|30|-40~85|3×10?||FPC|0-20|40|-55~150|8×10?||无线传输|0-2|20|-20~70|1×10?|当前技术发展趋势呈现三大特征:①MEMS工艺推动引线集成度提升;②石墨烯导线开始实验性应用;③自愈合导电胶体改善连接可靠性。领域更倾向选择直接焊接+FPC混合方案,而民用市场则偏好模块化插接设计。未来随着隧穿效应连接技术的突破,可能实现零物理接触的信号传输方式。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使用步骤:
1. **安装**:将加速度计正确安装在需要测量加速度的位置,确保安装牢固、稳定,避免振动和干扰。
2. **连接**:根据其接口类型,将加速度计与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或其他处理设备进行连接。
3. **供电**:为加速度计提供合适的电源。
4. **校准**: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校准操作,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校准通常包括零位校准、灵敏度校准等。
5. **设置参数**:根据具体测量需求,设置相关的测量参数,加速度传感器,如采样频率、测量范围等。
6. **启动测量**:开启测量过程,让加速度计开始采集加速度数据。
7.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后端进行处理和分析,精度高加速度传感器,以获取所需的加速度信息,并根据具体应用进行进一步的解读和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使用方法可能因不同型号和应用场景而有所差异,使用时应严格按照相关产品的说明书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